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

我的家鄉~板橋


板橋


        先自我介紹一下好了~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板橋人;板橋並沒有很大,但是卻有很多東西可以介紹,其實我以身為一個板橋人為榮!
接著就看看我對家鄉的簡單介紹吧
  
板橋原為平埔族原住民擺接社聚居地,後來漢人在17世紀後逐漸遷入並形成聚落。在大漢溪船運興盛時,商旅貨物在「湳仔港」上岸運往「擺接社」閩南人聚落,途中需經林家花園後方的「公館溝」。為方便人貨通行,其上興建了一座木板橋,當地因而被稱為「枋橋頭」。後來的「枋橋城」即沿著公館溝東南岸興建城牆,在木板橋前設置西城門,約為今府中路、林園街口。近年來公館溝經整治加蓋後,橋已不復見

新北市政府前廣場

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,因為歡樂耶誕成就辦在這裡,右手邊的建築物就是板橋火車站。而前面那條馬路就是馬路就是縣民大道摟~圖中那棵號稱全台灣最高的聖誕樹被當地人普遍稱為「竹筍」




板橋車站(板橋火車站)

對於板橋火車站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!也因為有板橋火車站讓這裡越來越熱鬧了~



435藝文特區

其實我也不知道為甚麼要叫做435,只計的在我還只是個3,4年級的小朋友時就蓋了著歌像是美術展覽館的地方,裡面其實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;從從照片中的三個紅色門進去,就是一個有點像教堂的地方,而這棟建築物的後方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和一間小小的店叫作"台灣玩具博物館"裡面有著各式各樣小時候玩的童玩


接雲寺

    接雲寺也經過多次改建,但保存了不少舊物。像是咸豐七年所立的石獅子依舊佇立於廟門,仍凝視著一百多年來的善男信女,也見證著板橋地方的發展。
    廟內的殿柱多為舊物,處處洋溢著令人懷舊的氣氛。接雲寺正前方,橫越馬路,有一座小公園。昔日的公館溪流經此處,現在已經都變成馬路了。這裡就是板橋地名的發源地。當時因此地有溪流阻路,於是民眾用木板架了一座小橋,以便行人過溪。閩南語 的木枋注音「ㄅㄤ」,因此便稱此地為「枋橋」,成為板橋地名的由來。日治時代大正9年(1920年),枋橋才改名 為「板橋」。大正9年,台灣總督府實施行政區域調整,同時進行大規模的地名改名,很多台灣現存的地名,都是這次改名的結果。
    如今新北市政府在公園內裡蓋了一座小木橋,以紀念「板橋」的發源地。




慈惠宮

    慈惠宮可以說是板橋最有名的廟了!離捷運府中站,就是位在板橋前站附近 ~ 雖然號稱是板橋四大古廟之一,但歷經多次翻修,已變為現代廟宇,外觀沒有什麼古味了!慈惠宮最初供奉媽祖,如今擴及各種神明,雖然天氣欠佳,廟內還是可見不少虔誠默禱上香的信眾。慈惠宮主殿的匾額落款「同治癸酉孟冬穀旦」,由擺接保的庄民所立。同治癸酉年,是同治 12年(1873年),當時的板橋屬於淡水廳擺接保。







林家花園(林本源園邸)

原名是板橋別墅。林家花園與住宅三落大厝、五落大厝,同為板橋林家有名之三大建築,總面積共計17,331坪,前後花費40年時間建造,所需工匠及建材,多數由內地聘請或採購,一共耗費銀50萬兩,較之光緒初年所建臺北城之工程費僅為20萬兩,可見其興建工程之浩大與盛重。
園邸之建築,格局嚴謹,比例優美,建材包括來自大陸以及取材自台灣珍貴的樟木,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的最佳建築。花園內部的亭、臺、樓、閣,精巧雅致,迴廊環繞,益顯清幽曲折,搭配假山、水池,勝景處處,並有「園林之勝冠臺北」之美譽。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內政部核定為園林類二級古蹟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昌廟

這間文昌廟位在板橋林家花園的旁邊~特殊的是它在一間幼稚園裡面!這應該算是只有幫地人才比較可能會知道的廟,雖然規模不大,但古味十足!很多當地人都會到這裡來拜拜;舉個例子像是我要考會考的時候也曾到這裡來拜拜
 


老張牛肉麵

這是板橋頗有名的一間牛肉麵店,位在中正路上,現在雖然已經不再照片中原來的舊位子了,但還是非常多人光顧~因為老闆已經賣了30年了,所以當地很多老饕都喜歡去那光顧





長興餅店

它就位於板橋有名的南門街,這條也是板橋人俗稱的喜餅街,大多知名喜餅都有在這設點唷!似乎很多人每逢中秋節就會到這來一大早排隊買餅~




油庫口麵線

這是一間位於巷子內很有名的蚵仔麵線店,確切位子就是在中山國中的旁邊,它似乎也是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在那了,雖然貴了一點,但還是不錯吃啦~先在在漢生東路上有開了一家分店喔!




結論

以上就是我對於我的家鄉的簡單介紹~希望大家喜歡,也希望大家有機會到板橋來,可以去看看那些景點!

謝謝觀賞~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